牧者分享

哀慟的人有福了

文:周健雄牧師

主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太五4)「哀慟的人有福了」這話驟耳聽來十分令人費解:一個人既然有福了,為甚麼還要哀慟呢?一個哀慟的人福從何來呢?我們若細心思想,就知道主耶穌並不是說,人世間一切哀慟的人都是有福的,起碼為世俗事情的損失或關係的失去而哀慟並不算為有福。學者大都同意,主耶穌這話是借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2-3 節的信息,「有福」是指向為罪哀慟的人。以賽亞書的信息很明確:以色列民因民族的罪而懊悔,為錫安的破落荒涼而悲哀,為自己離棄神而反躬認罪,因而蒙神的安慰。經文中「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 參賽六一3),反映被擄的日子將要過去,苦痛即將止息。由此看來,人若能認清自己和所屬群體的罪,在神面前痛悔、哀慟、祈求赦免,並立志離罪,這人、這群體必要因哀慟而得神的安慰。

上週我們討論過心靈貧窮的人之所以有福,是因為他們自覺在靈性生命一無所有,於是曉得仰賴神,渴求神的供應,他必要得著神為人所預備的恩典。為罪哀慟也跟心靈貧窮相若,人若看見自己只有罪惡、沒有良善而深感羞慚懊悔,因而謙卑地來到神前,仰賴神的憐憫和潔淨,他也必要經歷神的安慰。循此思路,我們就可以回答剛才所提到的兩問題:「一個人既然有福了,為甚麼還要哀慟呢?」因為神的恩典雖然早已為人預備,但罪使人自絕於神,只有真誠為罪哀慟悔改,並立志離罪,通往恩典之路才會為人再次開通。「一個哀慟的人福從何來呢?」哀慟本身不是福,但神憐憫和赦免那為罪哀慟的人,使罪不能在神人之間作梗,人與神的關係得以復和,這就是福了。

心地剛硬的人不會為罪悔疚,惟有一顆渴慕神、對罪敏感的心靈才會。每天閱讀神的話語和實踐良知省察,固然能提升人對罪的敏感,使那惡者的權勢無法在我們心中掌權,具體地為自己和群體得罪神、得罪人的事哀慟認罪,更是不可少的功課。心靈的重擔,往往只能藉著具體的認罪和蒙赦罪的經驗得以卸除,誠如使徒約翰所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