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棕枝揮舞的主日

文: 潘耀倫牧師

約翰福音對主耶穌騎驢進城一幕有這樣的敘述:

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 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約十二12 16)

從約翰的角度看,門徒當日並沒有我們今天的視野,意識到主耶穌騎著驢進城是呼應撒迦利亞先知的話。即使那些與耶穌一同上耶路撒冷的人,就是那些對他上耶路撒冷充滿政治性的期待的人,以及那些比他們早到耶路撒冷、「上來過節的人」。都「向他這樣行了」,「他們亦不知道自己當時是為一位用死的方式施行拯救、以捨命來榮耀天父的君王而夾道歡呼。

曾有肢體提問:昔年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為人死,但人們都不明白,於是當他君王一樣地迎接他。但我們都知道,這些人數日後便「反轉豬肚」,高呼「釘他十字架」,我們效法他們的行為,在棕樹主日揮舞棕枝,這樣恰當嗎?

約十二16 的信息很重要:「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約翰明顯地認為,他們當日那樣行,對於這位進城施行拯救的主是恰當的。揮動棕枝,或將棕枝和衣服鋪在地上(恍如今天的紅地氈)的行動,是向君王/得勝者致敬的行動,也可說是他們謙卑自己的行動;「和散那」(hosanna)一字在希伯來原文是「拯救」的意思,引申為蒙拯救者向神的歡呼。因此,他們當日的行為,具有「為君王耶穌的得勝以及他帶來的拯救而歡呼」的意義;即使沒有人想到他們的拯救者會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歡呼的對象卻沒有偏差。

今年「棕樹主日」,我們將會在崇拜的「進殿禮序」裏重覆上述一連串具象徵意思的行動,唯一跟昔年不同的是,我們更清楚知道主耶穌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