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釘十架的基督與背十架的門徒〉(一)「不甘心」背十架

文:曾寶玲牧師

為預備眾人的心踏入大齋期及五餅二魚運動,三月份的牧者分享將環繞「釘十架的基督與背十架的門徒」這個主題,跟弟兄姊妹一起思想背十架作主門徒的生命故事。

我們從一宗背十架的事件開始。昔年,當耶穌一被宣判死刑,便背上了十字架,被押往髑髏地。整過背十架的過程實在十分艱苦,而他所背的木頭又十分沉重,幾次不支倒地。我們讀到:「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可十五21)「勉強」一詞可追溯古時的用法。此詞用於波斯軍,在其日常行軍時,有權要求任何他們認為合適的人為他們攜帶重要包裹和信件到指定目的地。當時的巴勒斯坦是羅馬的佔領區。羅馬政府給羅馬軍人一項特權,允許這些佔領軍的軍人勉強當地人幫他們背行李走一里路(參太五41)。

福音書這麼簡單的一段記載,其實牽涉不少歷史背景。首先,古利奈(Cyrene)在北非,大概是現在利比亞的地方。這位從北非來耶路撒冷的西門。福音書並沒有指出西門此刻是否是耶穌的門徒。然而,我們卻清楚看見,背十字架的催逼正要人轉變方向。西門「從鄉下來」,要到他的目的地,但由背十字架的一刻起,他的旅程要轉變方向,但這卻是西門屬靈生命的轉折點;沒有人能背負基督的十字架而不用經歷革命性的改變的。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 )

古利奈的西門背耶穌的十字架,我們可以想像,他剛開始一定感到倒霉、屈辱。但當他如此近距離跟隨耶穌,他的生命一定發生鉅變。他從北非來,最終成了耶穌的門徒,帶領妻子、兒子一起歸向耶穌。馬可稱呼西門時,說他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顯明這兩個人在教會中是人所共知的,很有名望,有人認為羅馬書十六章13節所記的魯孚,就是西門的兒子,若然,西門的妻子也當是信主,保羅曾向魯孚與他的母親問安,視她如同自己的母親,與他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一段不甘心的服事,卻使上帝的恩典臨到他個人以及他的全家。使徒行傳十三章1節記載:「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為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希律分封王一起長大的馬念,和掃羅。」(和修版) 這一節出現幾個安提阿教會領袖的名字,隨後他們順服聖靈的引導,就差遣保羅和巴拿巴,歷史性地走出耶路撒冷,把福音傳給外邦人。這當中有一個「稱為尼結的西面」。西面是西門的另一種寫法,尼結是指黑色皮膚的人,有學者認為這個人就是古利奈人西門。在各各他那一段心不甘情不願背十架的旅途,造就了一個基督徒、一個熱心事奉的基督徒家庭,也間接造就了普世宣教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