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釘十架的基督與背十架的門徒〉(三) – 背起十架,付上代價

文:曾寶玲牧師

潘霍華在《追隨基督》一書中說:「十字架已放在每個基督徒的肩上……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在呼召他來為祂死。這死可能像第一代門徒般撇下一切跟隨主,可能是馬丁路德般離開修道院進入世界。相同的是每一趟都是死亡──在耶穌基督裡死亡,在基督的呼召中治死我們的舊人。耶穌呼召年輕的財主是呼召他去死,因為只有治死他的意願才可追隨基督。事實上,耶穌每一個命令都是死亡的呼召,叫我們治死私慾和戀慕。」

有人根據《追隨基督》一書的信息給門徒下定義:「門徒 = 信徒 + 十字架」,潘霍華在書中提出作門徒的代價︰「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在呼召他來為祂死」。這「死」是指捨己和完全脫離舊我之意。

生於風雲色變的德國,潘霍華自小聰穎,21歲獲神學博士,兩年後於柏林大學任教,24歲按立成為牧師。但因為反對納粹政權,在他短暫的39年生涯中,充滿了許多的憂患及迫害。30歲時,潘氏失去了他的教職;34歲起被禁止公開證道;35歲,文章不得出版問世;潘霍華參與地下反納粹行動,密謀暗殺希特拉,1942年潘霍華和他的一位學生相戀訂婚,但還來不及結婚,便於1943年被捕。最後,於1945在納粹的集中營中受絞刑處死。但是,這一連串的迫害沒有令潘氏退縮害怕,反倒使他對真理更加執著堅定,坐牢時潘霍華仍然鴻雁不絕,後來更結集成書。潘霍華是一位身體力行的神學家,他追隨基督,至死不渝。為了忠於呼召、活出信仰,他捨棄了前程,捨棄了安穩,捨棄了愛情,捨棄了生命。

弟兄姊妹,在大齋期的開始,願主聖靈提醒我們:在這麼一個是非黑白不分,情慾橫流,甚至充滿敵對和不信的世代中,主耶穌仍然呼召人來跟隨祂。作門徒的方式絲毫沒改變過,仍然是一條與世界艱苦抗衡的路。在每一個處境裏,作一個決定或做一件事時,如果要體貼神的意思,就會像基督一樣面向耶路撒冷,有一個十字架等著我們。

在大齋期的開始,讓我們認真立志,透過不同的屬靈操練,跟隨受苦的基督:每作一件事,都想一想「主耶穌會想我怎樣做?」然後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去行,操練靈性,鍛煉身體,對付身心靈上的軟弱,生活方式要作出改變,生命要有所捨棄。然後,我們會發現,心裡會有作難的地方,因為要付上代價。

弟兄姊妹,若我們心裡暗想:在現今較為安逸的生活和相對自由開放的社會,是否可以做個不必背十字架的「門徒」呢?沒有這回事。跟隨基督若不受苦難,不背十架,不需捨己,那肯定是走離真道。正如潘霍華所言:沒有十字架的恩典是廉價恩典,是教會的死敵。今天,我們要為那重價的恩典而戰。

最後,讓我們一起誦讀潘霍華的最後詩作(節錄),這是他於1944年年底,身處柏林監牢,寫下的一首歲末年終的應節詩歌。

所有美善力量 (摘自《潘霍華獄中詩》,118-119)
若祢遞來沉重苦杯 杯緣滿溢痛苦汁液
從祢良善慈愛聖手 毫不顫抖感謝領受
若祢願意再賜我們 世上歡樂陽光亮麗
我們記念如梭歲月 生命完全交託給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