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釘十架的基督與背十架的門徒(四) – 背十架,更像耶穌基督

文:曾寶玲牧師

三月份最後一篇的牧者分享,選上這位被譽為二十世紀福音派教會最有影響力的領袖之一,我不單從書本裡認識他,也有幸曾親眼目睹過他的風采── 約翰‧斯托得(John R.W.Stott)。

斯托得生於1921年,17歲悔改歸主,畢業於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他24歲成為倫敦聖公會萬靈堂(All Souls Church)的會吏,29歲受任命為教區長,他一生屬於一間地方堂會,忠心事奉至80歲,但他絕不是狹窄的堂會主義牧者,也從不為自己建立王國。

近半個世紀以來,斯氏足跡踏遍五大洲,在不同神學院及基督教大學主領講座,在大學生中進行宣教工作。他與葛培理牧師帶領的「洛桑運動」及他主持的「洛桑信約」成為全球福音派信徒再思福音信仰、結合傳福音與社會關懷、全力推動全球宣教的倡導聲音。他並非政治家、經濟學家、或科學家,卻在2005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肯定他對今日我們世界的貢獻。

斯托得多年來一直是位多產作家。他每本著作都在全球發行一百萬本,單是版稅已數目驚人,「但他從沒有將這一分一毫用於自己身上」,而以此成立靈風基金、發展第三世界地區的神學院和圖書館等。當他85高齡那一年,他再到中國訪問教會,並將「靈風基金」帶進中國大陸:提供教牧進修的獎學金、為神學院添購神學教育書藉,並且為教牧提供釋經講道訓練。

每當有人問斯托得,在一生超過六十本著作中,最看重哪一本時,他總是說:「《當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他在這經典之作,寫下最有力的一段話:「神放下他對苦痛的免疫權,走入有血有肉的領域,有眼淚,有生離死別的世界。祂為我們而嚐受苦難的滋味。我們的人生苦難,也因此而變得較能面對與承受。雖然「人生為何受苦」這問題還找不到解答,但越過這個問號,我們要勇敢的戳上另一個記號,十字架,這個象徵神受苦的記號。」

自從斯托得悔改信主,他一生都榮耀基督的十字架和它的救贖大能;並藉著信心來傳揚倚靠恩典的救贖福音。他像使徒保羅一樣,渴望帶領人來到十字架前,表明「因信而有的順服」(the obedience of faith);而世上已有無數的人,透過他的講道和著作歸信了基督。

斯托得也同樣熱切地傳揚「因愛而有的順服」(the obedience of love) — 這個命令是說,我們惟有藉著遵守耶穌的教導,才能證明我們愛祂。斯托得的許多教導和著作,都是在談起基督徒如何在家中、職場或任何地方,切實流露出基督門徒的風範。

斯托得最後一個公開講道是在2007年的Cheswick Convention,題目為「典範─更像基督」(The model─becoming more like Christ),講道最後,他邀請台下會眾說:「我想用一首兒歌歌詞結束,請你們與我一起這樣禱告:「更像耶穌,更像耶穌,我希望能更像耶穌,我愛祂,我要成長,每一天更像耶穌。阿們。」 (Like Jesus, like Jesus, I want to be like Jesus, I love him so, I want to grow, like Jesus day by day. Amen)

斯托得以「信而順服」及「愛而順服」來回應基督的十字架,他將生命為神所用,完全俯伏於神的權柄下,他認真研讀聖經、投入教會工作,並且將聖經真實地活出來;在生命的尾聲,他用一句「更像耶穌」繼續鼓勵自己與眾人。

斯托得生前的一位研究助理在斯氏離世的那一日(2011年7月27日),寫下很正確的一段話:「約翰‧斯托得並非逝於今日,他半世紀之前就死了,在他承認耶穌基督是為了他而死的那一刻。也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所宣告的,斯托得自此的每一日,直到離世之刻,都帶著這樣的死而活,好使他的言行,能顯露出一種不再屬於自己,而是隱藏在基督裏的生命。」(Tyler Wigg-Stevenson)

而斯托得親自為自己撰寫的墓誌銘包括下列字句:
曾定了主意
對於個人得救的憑據
對於個人事奉的目標
不知道別的
只知道
耶穌基督
並祂釘十字架
(林前二章2節)

原來背十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殉道,更應是每日「信而順服」及「愛而順服」的生命展現,做好神託付我們作門徒的本分,影響身邊人甚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