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動態的靈修操練(一):止於至善

文: 周健雄牧師

承蒙拿撒勒之家家長的安排,最近有兩回與小組肢體一起做戶外動態靈修操練。選擇靈修的地點別開生面,是在山水葱鬱的中文大學校園。拿家家長帶領我們沿著山勢向上行,邊行邊給我們導賞,在火車站對出的開揚處長着一棵鮮艷奪目的樹說:「看﹗這株樹的葉子像一把傘,彤紅如火燄,是有名堂的,叫鳯凰木。鳯凰木喜歡日照,太陽愈猛長得愈茂盛。」來到另一棵樹前,說:「這是中大校園內其中一株古樹,已有過百年的歷史。這樹的主幹遍滿坑紋,最高可達二十米,名叫樟,樹木的精油可提煉成樟腦,木身有特殊的香味,能防蟲,是製造傢具的上好材料。」言語之間,已引導眾人從樹木的生命,聯想到自己的生命上去;半天的動態靈修操練就這樣開始了。

別了樟樹,我們循着一條小徑來到了一個人工湖,這小徑名叫「哲徑」,人工湖名叫「未圓湖」,單聽名稱,已覺得滿有東方文化色彩,但這處不是傳統儒家或佛教的勝地,而是基督教的重鎮、崇基學院的校園。從名字已體會到起名者是一群努力將信仰本色化的有心人,不期然讓人想起崇基楹聯上有「無間東西」一語,可想而知,「無間東西」正是崇基的辦學精神。

在哲徑左手面有一條拱橋,橋上刻有中文大學的校徽和崇基學院的院徽,「你們看﹗中文大學的校徽是否像龍?不是的,它其實是鳳,」家長說。中國傳統有四大靈物:龍、鳳、麒麟、龜,而鳳又稱為「仁鳥」,因為牠有捨己為他的精神。中大校章裏鳯的設色為紫色和金色,中大校網這樣說:「紫色象徵熱誠與忠耿,金色象徵堅毅與果敢。」熱誠和忠貞、恆心和忍耐,其實更是基督徒所追求的生命境界。至於崇基的院徽——十字蓮花,更是中西文化結合的代表,十字架固然是基督教的獨特標誌,十架下的雲狀之物,卻是佛教的坐蓮,而在校徽的下方所刻的校訓「止於至善」,卻是借用了儒家的經典。

「止於至善」這借來的四個字,具體地彰顯了基督教獨一真神的信仰,以及反映信徒靈性長進的可能性。在基督信仰,只有神才配稱為善,正如主耶穌說:「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十18下)因此「至善」一語是神的代稱。人固然不可能像神一樣美善,但主耶穌卻吩咐信祂的人:「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保羅也說:「並且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林後十三9下)所謂「完全」,不是指人可以沒有過犯和沒有瑕疵,若人的生命真的可以沒有過犯和沒有瑕疵,基督就不必在十字架上為眾人死了﹗因此,「完全」是指人蒙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後與神和好,竭力追求生命長進,以致他們在神眼中被看為完全。換言之,離開了神的慈悲和基督的代贖,人決沒有「善」和「完全」的可能。

我們眾人在「止於至善」的標誌上留了影,就離開崇基校園,往大學本部去,開始行程的第二站。「大家可以拾起地上的落葉,或一塊小石子,一會兒我們會利用它在做靜觀操練。」家長說。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靈修操練?且看下週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