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不要輕看自己

文: 郭志榮宣教師
早前讀了一個感人的小故事,關於浸信會天普堂(Temple Baptist Church)如何因着一個貧窮小女孩奉獻的心志而建成。網上流傳着不同的版本,只要用搜尋器尋找「57 cents」便可以找到。筆者在當中找到作為主角之一的康奈爾牧師(Rev. Russell H. Conwell)的一篇講章,複述了事情的始末。

故事的開始發生於1884年的費城,康奈爾牧師當時在當地浸信會恩典堂(Grace Baptist Church)牧會。聚會的人數不少,但教會不大,肢體要預早數週拿取入場卷,才能進去參與聚會,給小孩子的主日學也是座無虛席。
某個主日他見到有幾位小孩子站在教會門外,準備要擠入主日學課室,其中一位就是海蒂(Hattie Wiatt)。康奈爾牧師見到她可憐和徬惶無助的樣子,好像正在猶疑是否要回家,還是等一會然後再嘗試,於是上前,把海蒂抱起,穿過人群,安排她坐在課室中一個漆黑的小角落。翌日,康牧師又碰到這位住在教堂附近的小女孩,並和她聊天。康牧師跟小女孩說,他們將會有一間更大的課室上主日學。小女孩表示她也希望如此。
兩年後,這小妹妹生病了,而且病情不輕,康牧師到了她家中探望並為她祈禱後,她便與世長辭。海蒂離開了世界,但卻留下她無比的正面影響力。她生前儲起了五十七美仙,說是要捐給教會,希望教會將來主日學有更大的課室可用。小女孩一直把康牧師分享的異象放在心裏,並且以具體的行動作出回應。她家境清貧,但卻把她有的一點一滴,都儲蓄起來,等待建堂籌款便捐出。
小女孩的母親把裝着這五十七美仙的小袋交給了康牧師,而康牧師則向教會分享了海蒂的故事,並把她留下的五十七仙都換成五十七個一仙硬幣,然後拿出來慈善拍賣,這五十七美仙拍賣得了二百五十美元。當中五十四美仙的買家,又把原來買回來的硬幣送回給教會。那二百五十美元又換成二萬五千個一仙硬幣,再做一次慈善拍賣。教會便用了這筆款項購置了教會旁的一間屋,讓教會有更多聚會的空間。
這五十七美仙的「用途」並未完結。後來有一位地主,本來想出售名下的一塊地皮,作價三萬美元,最後卻決定以折讓價二萬五千美元出售給康牧師的教會。但教會當時實際上並沒有資金,地主的條件是以那五十四美仙作為首期,餘下欠款可以以較長的年期低息分期歸還。一座新的教會便在這地皮上被建立起來,「更大的主日學課室」——康牧師和海蒂的夢想——在這奇妙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網上流傳不同的版本,在某些細節上不盡相同,但卻沒有影響當中最重要的環節。
一個小女孩微小的奉獻行動,感動了眾人的心靈。那個地主的決定,便是顯然受到海蒂的故事所影響。海蒂也感染了教會眾弟兄姊妹,他們並不富有,卻效法海蒂忠心擺上自己所有的,最終清還了超過十萬美元(包括地價和建築費)的欠款——這是百多年前的十萬美元!
另一方面,康奈爾牧師也是我們效法的榜樣。藉着他的宣講,海蒂的故事得以流傳,發揮屬靈感染力,激勵眾人的心靈。但千萬不要忘記,這一切源於他的牧者情懷,關懷了這微不足道、不起眼的小妹妹,沒有忽略她的需要。所以,反過來說,海蒂這個小女孩奉獻的心志,和康牧師看重每一個有需要的肢體,不無關係。
不要輕看自己的力量,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我們盡忠把它做好,在神手中都可以化成為祂計劃中關鍵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