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

詩歌人生

文:鄭承啟/詩班

由歌入道
詩歌是信徒生命的點滴,在不同的靈性光景下會對不同的詩歌產生共鳴。詩歌甚至是信仰的切入點,讓人透過詩歌認識神。我是在多倫多一間約有一百會眾的華人小教會認識基督信仰的。這教會當時在我就讀的學校舉辦團契,讓一班香港留學生課後相聚。在那裡,我認識了人生第一首的詩歌,這首歌給了我很不一樣的感受,與當年常聽的流行歌不同。它講述的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弟兄姊妹在主裡建立的情誼。這首歌是永光堂無人不曉的「同根生」。原來這個團契裡有一位姊妹是從前返永光少年團的。她後來移民到多倫多,還把永光的詩集帶到這間教會去。相信潘牧師也未曾想過他的作品早在二十年前已飄洋過海到了加拿大,還注入了一班少年人的信仰生命裡去。由此可見,神一直使用詩歌興起信徒,而且不受時代及地域所限!

我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
詩歌是懇切的祈求,是向神說出當下的願景。我們喜樂時唱詩稱頌神的名,愁苦時唱詩尋求神的幫助,悔罪時唱詩尋求神的寬恕,感恩時唱詩數算神恩。我們用詩歌述說神的奇事、傳揚神的救恩。詩人大衛說:「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詩篇九六1),記得有一位牧者解說,這不是叫我們崇拜時必須唱新寫的詩歌,而是在新的一天領受了新的恩典而向神發出新的讚美。所以只要詩歌的曲詞適切,可讓人為到今天感恩的就是新的讚美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每個主日崇拜老是陳詞舊調,就算神不嫌棄人也膩了,怎說得上是馨香的祭呢?所以我們必須不斷譜出新曲,寫出新詞,讓我們在崇拜中的歌聲不斷承載着新的讚美。在這方面,永光堂是十分蒙福的。我們有很多讓神使用的創作人,不斷為崇拜編寫能夠觸動人心、導人歸主的詩歌,當中最能觸動我的包括「苦路」、「天地動容」、「耶穌愛我到底」、「帶著平安入世界」等,還有許多佳作不能在此盡錄。這些詩歌不但感動了我,還啟發了我開始為詩歌寫詞。

詩歌是音樂、神學與文學的結晶
一首詩歌最重要的當然是旋律。畢竟一首詩歌好聽與否是取決於旋律是否悅耳,能否營造氣氛、扣人心弦。但一首詩歌若要引發人省察生命,重新注目歸向神,單靠悅耳的旋律是不足夠的。歌詞的內容必須以人可以代入的處境作為切入點,然後引導人以聖經的教導作為回應。我喜歡為長歌填詞,因為有足夠的空間為歌詞佈局,讓詩歌隨著旋律的起伏,從處境的描述一步一步的走到回應及立志。在我寫過的詞當中,「羔羊獻祭」、「惟獨有祢」還有即將在受難節用的「主設宴席」都有這樣的結構。除了佈局之外,我也嘗試為歌詞注入唐詩的元素,用細膩的文字繪畫意境,讓詩歌除了在音樂和神學上之外,在文學上也增添一點欣賞價值。當翻譯John Rutter大師的兩首作品——「望向世界」、「將有一日」,和去年為長者平安夜崇拜寫的「靜夜頌歌」時,我在原詞的內容之上增添了一些詩意,希望會眾唱詩時除了領受信仰內容之外也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

以歌載道
眾所周知,永光堂審批詩歌的標準很是嚴謹。用字必須符合粵音,內容要符合正統神學,意思的表達要清晰等等才可以在崇拜中使用。寫一首新詞要在各方面盡善盡美確實不容易。還記得寫「望向世界」時,來來回回改了四次還是不能過關,還一度放棄了。過了大半年後想起,自覺不甘心讓這首詞如此埋沒。於是請教了潘牧師和馬老師的意見,再改了第三次後才成功獲批。事後回想,我是很感激詩歌批核組的。如果沒有他們持守標準,這首「望向世界」仍然帶著那些瑕疵,就算別人不介意,自己唱的時候也會皺著眉,自愧未盡力為主獻上最好的。詩歌既然是以歌載道,讓人透過詩歌認識神和與神相交,作詞人自然有責任持守歌詞的標準。願神興起更多創作人,寫出更多動人的詩歌。如果你也曾經寫過一些詩歌,但未曾獲批在崇拜中使用,請你不要放棄,把它們改好,讓會眾在崇拜中唱。說不定有一天你的詩歌也會飄洋過海,感動地球上另一個角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