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再讀詩篇七十七篇:我向神發聲,祂必留心聽我

黃月英牧師

詩篇77 篇是一首呼喊的詩篇,這呼喊在作者內心翻騰攪動,使他「煩燥不安」。這「不安」更令他「沉吟悲傷」,而這悲傷之至極,是「不肯受安慰」、「不能閉眼」和「不能說話」。就是這樣簡短深刻的描述,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如斯悲傷難過;他困在自己的苦況,於是選擇遠離人群拒絕人聲,就好像任何人的回應都會觸及痛處、揭露傷患。也許,我們也曾經落入這樣相同的處境,以封鎖自己來獨自悲愴。

可是,這樣的自我封鎖有兩個可能性,一是繼續讓內裡負面的情感洶湧起伏,但如此下去,會讓惡者有機可乘地藉此波濤掩沒我們。另一個可能,是作者選取的出路,就是把「自我封鎖」轉為「獨處安靜」,把自己的「不安」置放在神面前,向神「不住地舉手禱告」。由此看來,屬乎神的人在遭遇挫敗和苦困時,其屬靈的出路是轉向神,給神留有地步。可見,使作者尚有氣息得以存活下去的,或許就是這僅餘對神的信任和信靠,這促使他在無所憑依之時,仍然堅定地表達「我向神發聲,他必留心聽我」。

接著,詩人描述自己來到神面前的心路歷程,是從「追想古時」中,重溫神在人生命中的介入;又從「想起我夜間的歌曲」,憶起自己是如何與神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而「仔細省察」使他反省自身的光景,並在一連串的提問中,承認自己若不活在神的「開恩」和「慈悲」之下,自己就落入「被丟棄」的慘境。第10 節就是在以上的生命整理過後所作的小結,那小結就是「這是我的懦弱」或「這是我的憂傷」(呂振中譯本);原來詩人所苦的不是自己的苦境,而是苦於看不見神在苦境中的介入和拯救。

這是開始作出認真和理性的信仰尋索之旅,也是一個屬靈操練和生命重整的過程,其過程不單是往內奔馳,也是往外察看。他從原先「不能說話」到「向神提說」、從「心便發昏」到再度「記念」、「思想」和「默念」神的作為。他從列邦和神立約之民的歷史中,確定神拯救的膀臂沒有收回;又環觀大地萬象,謙卑地承認「神的腳蹤無人知道」的同時,再一次發現神一直「引導他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可見,屬乎神的人在苦困之中的獨處,不是在自憐封閉中墜陷,而是向神開放自己,逐漸發現神引導的手從沒有離開,只是人如迷羊般無知和喜愛偏行己路而已。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衷心建議你把詩篇77 篇一再誦讀,從救恩的歷史和身處的世代之中,並自身的年月裡,尋找神介入的妙手和同在的足跡。請不要放棄「向神發聲呼求」的機會和權利,這是屬神的人得力的所在,學習把我們的眼目從苦境轉向那位「行奇事的神」(14 節),愈朝著這個方向前行和進深,愈能平靜內心的波濤,安穩在神引導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