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心的對話

曾寶玲牧師

最近在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簡稱「SEN」)的家庭的課堂後,有機會接觸一個從少就認識的小弟兄,從前可以跟他傾秘密,向他「套料」,從而了解他父母的相處,如今他怒目而視,他開始他的青春期,他堅強的媽媽哭訴教養的難…

最近超過二十多年前的胃氣問題又悄悄重現,中醫師說:「你將「登陸」,該注意作息,要慢飲慢食,連服藥、喝水也要慢」,從來未試過服中藥如此的苦…
最近網絡流傳著一段教父母如何跟孩子講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投影片,我第一個回應:很好,若能加上信仰向導,就更好!!隨後反思,為何總比別人遲鈍?!與其評論別人,何不自己製作?接著又再想,成人關心/擔心的是什麼?而孩子真正的需要又是什麼?

……
……

有太多問題,我想不通,我以孩子的心納悶地向天父申訴:我們病了!我們的城市病了!…我等著等著,很想聽到祂的回應…

期間我想起一個小孩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蛾繭,把牠撿起帶回家的故事。蛾繭的形狀是:一端一條細管,另一端是個球形的囊,很像試驗室中的細頸瓶。當蛾破繭的時候,牠必須先從球形囊爬過那條極細的管,然後才能脫身,接著振翅飛翔。據生物學家們說,蛾在作蛹的時候,翅膀萎縮不發達;破繭的時候,牠要經過極艱苦的掙扎,付出許多的氣力,以使身體內部的一種分泌液流到翅膀中去,這才生出極強有力的翅膀來。

有一天,小孩恰巧看見繭裡的蛹在動。他整個早晨很有耐性地守在牠旁邊,看牠在裡面努力奮鬥和掙扎,可是還不能進前絲毫。等到中午,小孩的耐性破滅,決意幫牠一忙。於是,他拿起小剪刀把繭上的絲剪開。果然,蛾兒毫不費力地爬出來了;但身體異常臃腫,翅膀短小乾癟。牠不僅不能拍著翅膀飛翔,而且只蠕動了一會兒就死了。

隨後,我又想起有人說過的一句話:「風箏會飛,因為有逆風;人會成長,因為有逆境。」

愛玩風箏的人知道,風箏要飛得高是在逆風的時候,而不是順風的時候。 不知你知道否,原來候鳥預備要飛往熱帶避寒的時候,必須等待逆風,因為逆風可以幫助牠們, 升到必須到的高度。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免不了要經歷一些困苦,這是誰也不能代替我們承受、甚至不能幫助我們減輕的,即使是我們最親密、最疼愛我們的人也是如此。這些困苦對我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是人生中應有之義。它降臨我們身上,自有其道理。還有一些困苦,是我們要獲得某種生活技能和本領必須付出的代價。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要「長智」就得「經事」。

腦海此刻泛起2018/19年建議而敲定2020年11月佈道會的名稱「逆風的盼望」的場景,如今教我深深驚歎天父有祂的計劃和帶領,我們不正是親歷逆(疫)境、置身其中嗎?!「逆境、艱難」是人生的逆風,好像是一種攔阻;但卻是天父給我們突破自我,使我們乘駕於地的高處的機會。這些人生的「逆風」為的是讓我們「離地上騰,如鷹展膀。」

我的內在小孩懷著盼望,在慢慢消化、領會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