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從黑布到白布

 

潘耀倫牧師

受難節崇拜裏其中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行動,就是在記念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喊叫、斷氣之後,眾肢體站立默哀,而傳道人則緩步走近十字架,把象徵死亡的黑布拋上十字架上。我擔當過這「布手」多年,試過站在主耶穌左邊,也試過站在右邊。拋黑布也不是容易的事,步速、神情、動作,想為主耶穌做到十全十美,因此事前要演練多次,希望可以萬無一失。但也做好了「失手」的心理準備,預先求主寬恕,因我本來就是那麼軟弱。

近幾年,在弟兄姊妹都參與過受難節崇拜,帶著或悲傷,或沉重,或激動,或堅定的心程繼續踏上人生旅程時,大禮堂在下午還會有上百人,留在十字架腳下與墓穴前,見證著那象徵死亡的黑布被藏起,然後主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並安放到墓穴之中的過程。於我,這個「苦路第十三站」的默想真是極為情景化,幫助我充分體會到婦女和其他耶穌的跟隨者在安息日將近時的絕望與無奈,那安息日,他們怎能安息?

更有趣的是在同一個禮堂接著要發生的事。事奉肢體為那個大十字架掛上象徵復活的白布,然後復活節崇拜綵排便展開。掛白布不是一個禮儀,並非做在人前,故此沒有心理壓力,但事奉肢體還是一絲不苟,要掛得對稱、好看。對於參與復活節崇拜事奉的肢體,我常覺有點虧欠,因為他們要比別人更快地將心情調節過來,興高采烈地敬拜復活主。相對於他們,其他肢體還可以善用週五、週六,好好思想並經驗主耶穌「下到陰間」,人間萬籟俱寂,生命彷彿被死亡吞噬了的慘痛景象,期望對生命有更深入的感悟。

今年,一切都有所不同。事奉肢體們還未參與受苦週晨更,便已完成了復活節崇拜的錄影。在心情的調節上是容易了?還是更困難?我也說不準。無論如何,其中一個不變的元素是:主活著!籌備會議上,幾位主席和我都體會到:要能慶賀主耶穌從死裏復活,不可缺少的是我們與復活主相遇的經歷;那是確鑿的,別人搖撼不了的。一想起那經驗,我們的心便能安定下來了!

病毒環繞著我們,但抬頭仰望,我們還是會看見活著的基督。我們仍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祂的話,說:「願你們平安!」(約二十19、21、26)
祝你們復活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