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同行與獨處

黃月英牧師

在屬靈的路上有伙伴同行,實在賞心樂事和好得無比。可是,同行之先若沒有獨處,那同行的溝通就會顯得單薄和膚淺,於是對談只會流於乏味,更無法帶來內在的滿足。

獨處是從意識孤獨開始。學習面對自己的孤獨,先是約制自己不尋求節目來填滿時間,也忍心地放下瀏覽手機的慣性;這就像讓自己走到曠野般,沒有滔滔不絕的交談和說不盡的話題,就在沉默不語中接觸自己。

孤獨如曠野般陌生,令人有點害怕和不知所措。只要耐性地在孤獨中接觸自己和與自己相處,覺醒自己裡面的不平和躁動、聆聽內在的悲傷和挫敗,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幽暗和不為人知的詭詐。漸漸地那原來想逃避的孤獨,不知何時已轉化為獨處了。

在獨處中閱讀、沉思、感受、觀察、聆聽、認罪和祈求,那份內裡的豐盈不知怎樣形容。很多人當與久違了自己相遇後,就愛上了獨處的寧靜。內心經過打理和執整一番,就騰出空間擺放自己,並預留位置給他者。「他者」既是指那獨一者,祂是生命之主;「他者」也同時指信仰的眾多同行者。安靜獨處時,一方面聆聽生命之主的微聲細語,另一方面裝載著同行者的憂患呼喊,兩者並不衝突,微聲細語往往正恰當地回應了同行的他者的悲苦。

因此,有時沒有約會和趕急的事務,就是獨處的契機。這些契機比比皆是,如接送子女學習班的前後時段、放工後早一個站下車獨自步行,或早點上班在附近的公園走一走。自從我開始步行和乘公車後,內在的寧靜使我對環境多了覺醒,也對同路或同車人多了關注。天天上巴士時向司機說聲早、幾次停下來跟清道夫傾談,對他們自製的掃把讚賞不已;有次見到婆婆坐在電動輪椅駕駛自如,就禁不住向她表達佩服和欣賞。這樣看來,獨處不會使人自閉或與人隔絕,反而讓人更自由和快樂地走向他人,和不吝嗇地發出肯定和正面的回應。

「屬靈伙伴」的實踐,應從獨處開始。一個人學懂與自己和平共處,他才會以這樣的和平與人同路,大家一起享受和經驗沿途風光的美好;到時那管它是一里路、二里路,還是一里又一里的悠悠長路!

「交談議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可是他們的眼睛模糊了,沒認出他。」(路24:15 和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