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閒話家常

黃月英牧師

與不同的人談話,自有不同的話題。

有高談闊論者,說的都是自己熟悉和能夠駕馭的話題,他們並不在意別人怎樣回應,關心是自己的言論是否已充分表達。不時或有在座者,免得讓人覺得自己無知,於是胡亂搭訕,雖然說起來有紋有路,但再多說就會露出馬腳了。

能夠天南地北的無所不談者,他們的見聞廣博,簡直就是一個資料庫。若肯用心聆聽學習,必能從這些人身上有所獲益。他們大都是因視野寬闊而心境開懷,分享時也不一定要人認同,也正由於他們同時善於聆聽,因此吸收訊息的能力也特別強,而成為了談天說地的高手。

一些人無所不談,最避諱的話題就是自己。他們什麼也會插嘴加入,但就是不想涉及自己。故此,他們常常預備了不會造成冷場的話題,為的是不讓人談到自己而措手不及。當然,也遇過有人對什麼話題都沒有興趣,只期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所環繞的話題都是他自己。當話題被扯開了,他們會轉個頭又回到自己身上。

以聆聽為重心的對談,是沒有必定要陳述的內容,也不預設回應的要點。在邊談邊聽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的交碰;有時不經意地分享的生命故事,之後持續地在彼此心間迴盪,其療治和安慰是始料不及的。

因此,約見肢體的對談,試著從閒話家常開始,這樣分享的好處就是不沉重。閒話家常的多是生活小品,並不長篇但很有啟發。一位姊妹在新一年開始其「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決心,這是由失眠的困擾所引發的。失眠作為分享的前言,把我們帶進身體健康、執整生命、關係整理和靈命狀況的分享之中。如此從自身處境開展的生命對談,令人自在和感到被滋養。

在屬靈同行的過程中,「自在」與「神在」是分不開的。當人真誠地面對自己生命的狀況,不用再逃避地以其他話題作掩飾時,他是如實地與自己接觸和對話,在其中他會發現神早就在心靈深處等待著。我們常常遠離神,卻常反說成是神丟棄了我們。原來在尋找神的過程,人必須先尋找自己,當近距離地接觸自己的內心時,與自己「相遇」就會在哪裡同時與神「奇遇」了。

閒話家常,成為了我與肢體近來對談分享的特色,但這「閒話」並不是談論他人或說三道四。「閒話」就是生活的點滴和體會,而「家常」表示不需要什麼出人意表的偉論。一位姊妹告訴我,她的同事說︰「我可以食得、瞓得、屙得,又可以天天返工和與人建立關係,這是怎麼樣的事啊!」這句閒話家常的話,竟然被一再轉述,直到我的耳邊。我們就知道引發共鳴的話,原來都是閒話家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