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今天仍然繼續默想聖靈的果子的第三個特質「和平」。
「和平」來自與神復和開始,延伸至自己與自己適然共處的關係。與自己有良好關係的人,他們敏感於自己的狀況和內心情緒的攪動變化,學會在神面前交託和尋求安慰。因此,和平的生命與獨處的時光是分不開的,愈肯花時間安靜在神面前的人,他們的內心就有股平靜而生的巨大力量。
由此看來,聖靈的果子中「和平」的特質,是一種靈性的狀態,是選擇以「傾聽」為先,讓對方的「傾訴」得到盛載。當他們面對衝突時,他們不容易被別人的話所激動而暴躁起來,而是先把說話裝載和理解,然後再尋求合宜的回應之道。因此,和平並非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種息事寧人而已,和平是選擇以靈性去面對,而不是一開始就以情緒回應。
當與人尋求對話和溝通時,他們以默觀的心去聆聽,不單把對方的話聽進心內,也同時默默地把對話的場景,放在神的凝視之中。當人覺醒到神是從天上觀看時,就會讓人有意識地不敢隨便的以話傷人或肆意攻擊。
「和平」不是抱著「一心要自己贏」之氣勢來對話,也並非妥協真理而一味唯唯諾諾,而是以平和的態度和堅定的語調把話說清楚。若別人不認同或爭辯時,他仍然選擇先行聆聽,或修正自己的誤解而再把話說清楚。「和平的溝通」是一個過程,那是樂於開放地被修正,並視之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期望達到的「雙贏」的關係。
家庭最容易成為戰場,夫妻、父母與兒女常常處於緊張和衝突的局面,話未說完便吵起來,甚至按捺不住繼以動武。言語的暴力、冷暴力及身體的暴力造成了不少的傷害,破裂了一段又一段原本應該相愛的關係。其中的遺憾和追悔纏磨著人,使人的內心繼續在搏鬥之中,無法平靜安舒下來。既是這樣,「和平」的溝通和生命的展現顯得尤為重要,足以阻止眼前一場家庭的戰爭的發動。
「和平」的一方並非弱者,他們內心的強大來自耶穌基督,他們的背上同樣有個十字架,這十字架才是他們屬靈爭戰的兵器。這兵器首要對付的是自己的老舊人,而克勝的是自己的罪性、惡念和惡行;因此保羅在給加拉太信徒的書信中,在描述聖靈果子後,他便繼續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與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加5:24 和修版)。接著便鼓勵人要倚靠聖靈而活和倚靠聖靈行事(加5:25),方能有從神而來的力量去破碎這舊我的生命。
經歷過以上的不斷破碎自我的過程後,人的意志降服在聖靈的引導之下,內心開始平靜和柔軟下來,若再要面對破損了的關係時,才會有動力去作出可能的修補。平和的心境與和平的靈性狀況,叫人敏感於聖靈隨時的呼喚和提醒,就不會「火遮眼」而做出損人害己的事了。
保羅稱這些在基督裡被更新的人為「新造的人」,並且呼籲他們成為「和好的使者」,因為「神在基督裡使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信息託付了我們」(參林後5:19 和修版),叫我們成為神人間和好的使者。作為福音的和好使者,不會處處燃點火頭和周圍牽起爭端,他們會觀察和聆聽,把握機會作出適切的回應,使人從其回應中得到安慰和力量。這樣和平的生命見證是來自那位賜平安的神,如此和平的生命既巨大也滿有感染力,吸引人去認識這位平安與和平的締造者—救主耶穌基督。
- 我的急躁和易怒是否使我常與自己和別人「過唔去」呢?我願意作出改變嗎?我需要從哪方面開始作出改變呢?
- 近日我的家庭關係情況如何呢?對上一次衝突是什麼呢?在那次衝突中,我是引發衝突的一方嗎?當時我扮演了什麼角色呢?若事件可以重新來過,我會選擇如何面對呢?
- 這次「和平」的信息分享,對我有什麼提醒呢?我怎樣在身處的環境中成為神所差派的和平之子呢?
親愛的父神,
祢是平安的根源,
祢所賜的平安無人能夠奪去,
祈求祢使我在祢的指引中享平安,
而不是在偏行己路中惶恐度日。
耶穌基督,祢是和平之君,
祢是世人與父神的中保,
祢以救贖把平安贈予世人,
使歸向祢的人享有今生與永世的平安。
請叫我活出平安與和平的力量,
使我在世作祢和平的使者,
樂於傳揚那和平的福音。
守望我生命的聖靈,
祈求祢時刻提醒和光照我,
不要讓我仍舊自我為中心,
使我以靈性而不是脾性來面對關係,
教導我以聆聽的心去明白人的需要,
叫我把話說清楚而不是以發脾氣來表達,
讓和平成為我的力量來建立生命。
禱告奉恩主基督之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