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拖延

拖延
黃月英牧師

遇過不少人有拖延的習慣。拖延有逃避面對的傾向,而內心又同時在等待「死線」的恐懼之中。拖延涉及著挫敗、自責、沮喪、埋怨等的情緒,內心反覆地盤旋著的是不用面對的種種念頭或假想。拖延者在追追趕趕中度日,鮮有經歷到準時完成責任的滿足;若以「交貨」的心態來完成任務,交出的水平如何,其實自己早已心裡有數了。

有人說拖延是由於完美的自我要求,為了不想交出不像樣的功課、報告或成績,因此不斷重複修改又修改,即使交出所交託的責任之後,還是認為不夠好,又繼續鑽下去,於是很自然又把另一個任務的起步時間拖遲了。氣急敗壞的狀態成為了他們的常態,當事人肯定也會為自己的狀況感到厭倦和氣餒啊!

亦有人說拖延是由於懶惰,這些人只想選擇做眼前容易完成的事,至於那些比較困難和花上時間和心力的事,則一拖再拖。因為那是要求極度專注和恆心才可以完成的事,閉關面對是需要很強的持久力,所以人必須決心為著特定的目標學會延遲快樂的滿足,建立起與目標相稱的生活紀律和習慣。寫論文、做研究或作出工作計劃等,都是一個孤獨面對的旅程,在其他人還睡得香甜時,你便要醒來爭取時間為所奮進的目標付上代價。

這麼多年,我都有寫每週工作計劃和記錄上週實際工作的習慣,年復年的訓練使我熱愛自己的時間,也觀察著自己如何在這時間的流轉中改變、被塑造和成長。記得中學的時候,我已經建立了起居作息的習慣,早上六時起床和晚上十二時上床,這使我盡量使用日間的時間學習、補習兼職和幫忙家務,幾乎沒有開通宵趕工的情況。

及至全職事奉後,由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多年來共寫了三個論文,其中標示著自己不同的關注。第一個論文是關於八十年代的基層福音事工,第二個論文是寫教會發展與組織效能,而最後一個論文則是以默觀祈禱作中年的整理為題。由於日間要面對牧養和事工的要求,這些論文都是在夜闌人靜或夜半起來的點點努力,過程苦不堪言和屢屢想放棄;當時是堅持不斷地鼓舞自己去完成,如今才感恩地發現這些努力都是在不斷推展我回應神召命的不同要求。這大半年講授「屬靈同行課」時,在整理資料期間一再想起昔日寫論文的點滴,又感恩地發現這些陳年的記錄,竟然也可以應用在十多年後的課堂上,對我還是歷久常新的。若當時怕辛苦而放棄了,那對我的成長和事奉肯定是極大的損失。

每一個人都有期望奮勇的目標,但必須學識鼓舞自己為目標付代價,而這個過程也要學會克服拖延和懶惰,建立起紀律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習慣具強大的盛載力,使人善用光陰和善度生命,把生命潛藏的能力在磨練中散發出來。

試想下,每當拖延和未按時完成工作,掛在口邊的是重重複複的「對不起」。不斷地說「對不起」而不決心改過,那不會改進生命的。「對不起」包括了改過的意圖和行動,而不是讓其成為繼續拖延和懶惰的口頭禪啊!

「凡參加競賽的,在各方面都要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會朽壞的冠冕;我們卻要得不會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目標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 9:25-26 和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