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向你說:「可以向我介紹一下永光堂嗎?」有一個很不錯的回答方式:「『永光』,是一個平信徒運動!」
今天是「棕樹主日」,崇拜中所用的棕枝是昨天由黃月英牧師與插花組的肢體,帶領著一群參與靈修工作坊的肢體所預備的。這類牧者和信徒的合作,就是永光堂最基本的行事方式。
每週的主日崇拜,亦是平信徒運動的好例子。素來我們都強調:每個崇拜是由主席、領詩主導的,有時候他們甚至參與牧者證道的方向。每週動員幾十位肢體共同參與事奉,讓三一真神得著榮耀,讓信徒得以在崇拜中與神相遇;這就是平信徒運動。各人所得的恩賜都是聖靈按己意分派的,既然祂裝備了我們,我們也樂意各按各職地把才幹獻上,這行動本身就是崇拜!
本週五是受難節,今年的大齋期主題「不該是祢」,是青年團受難節崇拜主席、領詩——不是牧者們——所提出的,它最早出現於兩位平信徒所呈交的崇拜程序第一稿,經過牧者和信徒共同的腦震盪,得出了「以十字架為觀看自己的鏡子」的念頭。然後主席、領詩進一步深化這信息,其他牧者、全職幹事及事奉肢體則各自注入自己的恩賜,創作出口號、詩歌、美術設計、音樂編排、屬靈聚會、屬靈操練程序、小組聚會資料、教堂佈置、印刷品及網上資源等等。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還得向一群信徒領袖傳達信息,若沒有他們以身作則的投入和推動,信息就不可能有力地傳遞到眾肢體的耳中,平信徒就動不起來!西方諺語「a cog in a machine」(直譯「機器裏的齒輪」)生動傳神地表達出每位信徒在整個福音運動中的角色:小齒輪對比起整台機器的確很渺小,但它十分十分之重要!
當平信徒動起來,福音運動的力量便非常巨大!「榮神益人」就不是老掉牙的屬靈八股,而是能改變生命,甚至影響世界的屬靈真相!
受苦的主——耶穌基督,
踏進受苦週了。我們向祢唱一首老歌:「能有甚麼比祢更好?比祢喜悅可寶?主,我只有一個禱告:祢能加增,我減少。」阿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