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羅馬書分享—建立群體意識

在過去七課的《羅馬書》課程裡,其中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保羅十分注重群體的。首先,保羅表示:世人都圈在罪之中( 三23),可見罪對生命的影響,是猶太人和外邦人同須正視的問題。因此,保羅不只關注個人的得救,而是猶太人與外邦人整個族群的得救。凡相信基督加入這因信稱義的群體的人,就成為蒙恩的族群的一員。保羅在《羅馬書》一至八章以「因信稱義」為信仰群體的共同記號( 羅四11),使信徒在此共識下成為合一的群體。

這信息對於強調個人主義的現今社會來說特別有意義,有些信徒認為信仰是個人的事務,只要「我」能向神交代,其他人就不能過問,因為信仰是自己與神的關係。但《羅馬書》卻提醒我們,信仰從始至終都不只是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群體的事。

保羅在《羅馬書》十二至十三章繼續指出︰信徒向神的奉獻同樣是整個群體的奉獻,保羅勸勉信徒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十二1)。在新約希臘文,「身體」是眾數,而「祭物」卻是單數,表示當眾多個別的信徒同心奉獻時,他們的獻奉會聯合成為一件祭物獻給神。奉獻不是個別的奉獻,亦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惟有所有信徒同心獻奉,才是神所喜悅的祭。當不同的信徒同心獻奉時,他們才能在基督裏成為一身(十二5)。在這「成為一身」的基礎下,才能發揮個別恩賜,作預言、作執事、作教導、作勸化…。

永光堂一直實踐著此教導,不高舉個人主義,認為群體中是沒有超人的。一項能由一個人完成的事奉,最好把它分給十個人一同負責,為要讓其他信徒都能參與事奉。一個人獨自負責某些事奉,可能更為方便快捷,但失卻了建立事奉群體的機會,因此我們會組織不同的肢體合力把事工完成。另一方面,我們亦重視不同肢體的個別恩賜,現在我們有四十多個佈道及功能隊工,讓各肢體可以按著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選擇合適的隊工發揮恩賜,造就群體的成長。

弟兄姊妹,讓我們繼續秉承這美好的屬靈價值︰在事奉中建立群體意識,在群體中發揮個別恩賜。這是保羅對羅馬城信徒的提醒,亦是神對今日教會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