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追溯本源,心存感恩

每年感恩節,除了數算過去一年上主的恩典及看顧外,我們也不忘把感恩之心推遠一些,把重點放到普世差傳宣教事工上。這正好提醒我們今天能夠認識上主,全因百多年前一班屬於五旬節聖潔會的宣教士,冒險從美國經過四至六個禮拜的海上旅程來到中國。他們都是不約而同領受了同一位聖靈,甘心樂意離開自己的故鄉,把福音的種子播在這遠方的黃土地上。

從五旬節聖潔會的宣教士身上看到甚麼是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本會源自北卡來羅來納州聖潔協會(North Carolina Holiness Association),於1898 年在美國正式誕生並命名為五旬節聖潔會(Pentecostal Holiness Church)。受1906年美國加州洛杉磯的阿蘇撒街(Asuza Street) 大復興影響,與火浸聖潔會(Fire-Baptized Holiness Church) 在1911 年合併後,一致同意保留「五旬節聖潔會」的名字。原屬火浸聖潔會的金約瑟牧師(Joseph Hillery King, 1869-1946) 成為合併後五旬節聖潔會的副總監,並展開普世宣教之旅。

本會早期領袖大都以身作則,在行動上貫徹他們的教導,就是「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把福音傳遍萬國萬民。金約瑟牧師對宣教差傳充滿熱忱,一直對普世差傳事工不遺餘力,使這事工成為五旬節聖潔會的首要任務之一。他在1911 年印度大吉嶺(Darjeeling)寫給一位弟兄的信中,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對普世宣教事工的看重。他認為普世宣教是教會成長的要素,信中他寫到「千萬別以為投身差傳的奉獻會削弱對其他事工的委身……反而是一種催化劑,能擴闊基督徒的心胸,激勵他們更盡力付出。」,以及「若對差傳事工視若無睹,等於變相掠奪神家的福分,斷送神對你的祝福。」這兩句說話莫不對在今天生活的我們作一個很好的提醒!

在1913年,金約瑟牧師成立了海外差傳部(即今天世界差傳部的前身),他成為第一任部長。他差了數名宣教士出外,宣教士身上只有少量金錢及一張單程船票,所倚靠的就是一顆單單信靠神的心。因着這美好的榜樣,五旬節聖潔會的差傳工作便在這穩固基礎上慢慢建立起來。我們看到上主並不是讓教會成長及壯大後,才興起及呼召人去作普世宣教。在教會成立初期,本會宣教士靠着聖靈的引領,抱着同一信念:「若非此時,更待何時?」(If not now, then when?),他們深信得着本族之民之時,也是走向世界之時。就如列王記上十七章先知以利亞和撒勒法寡婦的故事一樣,只要我們對神委身,即使連最後一塊餅都交出來為神所用,我們也不至缺乏,因為「耶和華以勒」- 神必預備,「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王上十七16)

今天國際五旬節聖潔會世界差傳部的事工遍佈全球每一角落。永光堂有幸參與其中,把福音的信息伸延下去。讓我們今天在這感恩月的日子,再次回顧這份恩典,也懇求聖靈引導,讓永光堂眾弟兄姊妹對普世宣教事工多一分感動,也相應作出多一分回應。


註:金約瑟主教後期成為總監督(1919-1941,1945-1946)參考書: 法蘭克鄧士道著,巫珮怡譯•《從一本到萬族• 國際五旬節聖潔會百年宣教史》• 香港:五旬節聖潔會法團•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