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主恩歲月(續)

子女可說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對子女當然寄有或大或小的期望。筆者也不例外,雖然未至幻想子女有十優狀元之資,但對他們學業成積的期望還是有的。還記得二兒子上小學後,他的功課表現實在強差人意,經常因欠交這個、忘帶那個,被班主任「寫手冊」,要求家長督促、跟進他的功課。可能因為他欠功課的情況實在太嚴重,「寫手冊」花去老師太多時間,一個學期不到,老師便由寫手冊改為貼紙條,手冊上幾乎每個日期的頁上都會貼了一式一樣的紙條……大約到了就讀小三期間,才發現他原來是過度活躍症的孩子。還記得當天醫生這樣說:「你兒子十分聰明,但很可能中三也不能完成……」

當時筆者夫婦見了一位專科醫生和一位中文大學教授,據他們的講解,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因為腦中一個負責使人冷靜的區域反應太慢。一般人腦海會不停出現不同的意念,這個負責使人冷靜的區域的功能是適時分泌出使人冷靜的化合物,制止人把腦海霎時出現的意念不假思索地付諸行動,讓自己可以對腦中的意念作出辨別,甚至立時打消有關意念。如果這個區域反應太慢,人便會經常被自己霎時出現的意念分心,甚至打亂,難以專注於應該專注的事情。過度活躍症兒童其中一個較常見的表現是專注力弱,因此往往難以專注功課和屢屢犯錯。減輕(甚至扭轉)這病症的方法,是透過針對性的外在活動,訓練那區域加快反應的速度。該教授為小兒設計了一個每禮拜做一次的腦電波訓練計劃,訓練時在小兒額上貼上連於電腦的感應器,讓小兒透過意念,專注控制電腦屏幕中標記的游動方向。

太太聽了結果後,積極搜尋了多本關於過度活躍症的書,了解過度活躍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按書本的資料,逐步訓練兒子克服過度活躍症,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長時間的手眼配合運動,訓練該腦區域持續發揮作用。為了使兒子有動機接受訓練,增加成功扭轉他過度活躍的可能,我和太太幾乎每天飯後都帶同三個子女到公園遊玩,每次都必定給兒子開出條件,要他先完成跳繩一百次,才可以自由地玩耍,並且不時耍賴,儘管兒子已經完成了跳繩一百次,卻對他說要當筆者面前數著跳才算,當他又再完成後,又耍賴說要連續不停地跳才算,如果中間跳錯了腳,便要重新開始,接著又要交叉手跳……因為每晚的生活都不看電視,只到公園,所以後來雖然電視機壞了,也沒有購買新的。如是者過了幾年沒有電視機的生活,直至兒子上了中學,才換了另一個訓練方式。

那些年,筆者並未懂得從兒子的身上體會神的恩典,直到後來一次又一次與子女們度過他們的反叛期,筆者的眼光才再一次被主耶穌開啟,看見這段沒有電視,只有公園的日子,原來是充滿神恩典的歲月:正因為兒子年幼時的狀況,造就了筆者一家長時間享受城市人少有的親子之樂;正因為少有看電視的生活,建立了筆者兩代語言溝通的良好渠道,造就筆者夫婦能與子女輕易跨過他們少年反叛期的基礎……。

為了與眾肢體分享這方面的生活點滴,筆者特地致電詢問正身處外國升學的兒子的意見,他豁達地贊同筆者的想法,言談之間感恩之情表露無遺……。一句雖然老掉牙齒,但卻十分真實的說話再一次在腦海出現:「無論人的際遇如何,神的恩典從來都沒有離開人,問題只在於人是否懂得以感恩的心領略神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