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閱讀與信仰、人生(2)

自上週「重遇」了那本陳年舊書後,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翻看翻看著,更覺得這書不單承載著作者那令人肅然起敬的生命見證;背後更同時承載著他厚重的信仰和神學反思。
在一篇關於其患病所帶來的「痛」的文章裡,作者思想到有關「苦難」與「意義」的關係。我最初對這題目感到很不是味兒:難道作者要將一些所謂的「意義」硬塞到所有正經歷生命苦難的人身上嗎?

細看後發現原來不是的。作者作為一個正經歷苦病纏擾的人,他所想及的「意義」是一種涉及其生存相關的意義,以至那些與他同樣正經歷苦病纏擾的人的生存意義——那是一種支持著他們在苦病痛苦中依然堅毅地活下去的意義。作者在治療期間在那位與他同病相憐的病友身上發現,自身正承受的痛苦竟然能與其他病友相連,而這亦竟側面地成為了一種意義。當然,這樣的一種意義不會消解個人身受苦難時的無助與無奈,但卻能幫助他們能捱過那段艱難時刻。

相對於抽空地問人受苦背後可有原因/ 意義,作者的分享卻叫我意識到,苦難就是生命意義的一種展現;正因如此,我們的救主耶穌昔年便透過親身參予世間的苦難來展示生命的可能性。在那段極度痛苦難耐的時刻,作者想到了為何昔年耶穌要降生在馬槽裡:

「二千年前的聖誕夜,耶穌從天上來到人間成為人,成為一個受苦的僕人。以前我不明白,我們的世界難道不夠多受苦者嗎?為甚麼需要多一個?再說,我受苦,我的苦不會因為多了祢那麼一個而減輕的吧?那麼祢受的苦於我何所益?

現在我略為明白了,馬槽的奧秘必須就十字架來破解,沒有十字架的馬槽,只會帶來一場窮歡喜。祂來到馬槽,目的就是要走上十字架,不僅是與苦難中人認同,乃是要代替人去忍受那不能言喻的痛苦,一種不單是釘穿手腳的錐心之苦,更是被父神丟棄的絕對痛苦,一種完全不能有人明白,因此也是無法溝通的痛苦。但十字架不是故事的結局,復活才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苦難甚至死亡是必須按空墳來解釋的。」

耶穌的降世、受死與復活是要告訴我們一個帶有盼望的事實:苦難與死亡並不能否定我們生命的意義。弟兄姊妹,這信息對你又帶來何樣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