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佛洛姆的《愛的藝術》

(二)愛的理論

在全書最長的一章「愛的理論」之中,佛洛姆闡釋古今中外的人對愛的尋索和獲得愛的手段,並指出一些重要的觀念,如「只有愛能解決疏離感和孤獨感」、「愛除了是給予之外,還包括關心、負責、尊重和了解這些積極性特徵」、「愛是認識生命奧秘的途徑」等等。佛洛姆又分析了不同類型的愛,包括:兄弟之愛、母親、性愛和上帝之愛,其中談「自愛」一段尤其值得詳細一點分享。

佛洛姆拿「自愛」與「自私」及「無私」作比較。他認為:不懂自愛的人等於沒有愛的能力。大部分人假設人若愛自己,便等於不會愛別人,於是等於自私。佛洛姆卻說:「《聖經》中『愛人如己』的觀念包含了對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特性的尊重,愛自己、理解自己同尊重他人、愛和理解他人是不可分割的。愛自己同愛他人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自愛與自私不同,因為自私的人只懂專注於自己,他們只知「得」的快樂,不知「給」的快樂。於是他一味在生活中盡力攫取,便一直阻止自己得到真正的滿足。

佛洛姆認為「無私」是另一種病態。「『無私』是神經病的一種徵兆,在不少的患者身上可以看到這種病癥。……『無私』的人自己一無所求;他只『為別人活著』,而且因為不看重自己而感到自豪。……患者去愛或去享受任何東西的能力已經癱瘓;他對生活滿有敵意,在他的忘我的背後隱藏著一種微妙的、但卻並不微弱的自我中心情結。」如此一來,無私的人其實是不懂自愛的人。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1260 ~ 1327)的話卻準確地道出何謂自愛:

你若愛你自己,你就會愛所有的人如同愛你自己。你若對一個人的愛少於愛你自己,那你就不能真正地成功地愛你自己。

無論信主日子有多久,我們還是不時感到愛很難,其中一個可能成因是我們根本不懂愛自己,於是對別人的愛也甚有缺欠。可曾有人跟你說過類似的話:「看你這樣待自己,實在難以想像你能怎樣善待朋友」?為人父母、伴侶、朋友者,也許都要重視我們有一使命,就是幫助我們的兒女、伴侶及朋友確立這個思想:我自己跟別人一樣也是我愛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