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啟明宣教師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早於商朝已有華人移民的記載。現時中國海外僑胞的數量已超過4500萬,是全球最大的僑居族群;其中,最多人移居是亞洲,佔80%;南、北美佔15%,歐洲佔2.3%,大洋洲佔1.7%,非洲地區佔0.4%。華人的移民有著多種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在家鄉難以維生而離鄉背井;有的是因為看到海外機會眾多而決心闖一番事業;有的是因為懼怕政治的動盪而尋找較為安定的容身之所;有的則是因留學海外後留居海外的。移民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是要在家鄉以外之地,尋找生存空間。
現時,海外華人聚居之處,除了新加坡之外,華人都只是該地區的少數族群。不論是知識分子、商家、還是勞動階層,他們在異地中雖不一定要作為二等公民,但也都是處於少數的狀況。正所謂人離鄉賤,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當地主流社會的歧視,甚至過去各地也曾出現很多次的排華潮。第一代的華人多會與主流社會保持距離,建立以華人為中心的聚居點。這就是不少唐人街、華埠產生的原因。部分地區的第二、三代的華人則會陸續投入主流社會,甚至參與社區的建設。
移民海外令這些華人尋找了生存的空間,然而這狹小的生存空間能否算為家呢?歸宿始終是海外華人尋索的問題︰「何處為家呢?」曾有一名華人留學生如此表述他的心境︰「就如一個真空,我們漂浮著,就是沒法落地。」不少海外華人面對這樣的空虛,會以不同的方法麻醉自己。《秋天的童話》雖是一部愛情劇,但也側面反映出不少海外華工沉迷賭博,逃避現實。曾有一位留學生如此說︰「除了學業、活動、宿舍、朋友,就別無所依。家太遠,父母太遠,我們用學業的忙碌來撫慰自己,用活動的狂歡來麻醉心靈,用宿舍的夢境來逃離現實。然而我想,每當夜深人靜,孤身一人,屏棄白天所承擔的所有忙碌,首先感到的,一定是空虛。」人若沒有歸屬之所,就越覺心靈的空虛。
當我們認真看一看海外華人所面對的處境,必會為到他們心靈的需要而扎心。何處為家呢?過去永光堂扎根於樂富區,為不少在此區的青少年建立了一個屬靈的家園。現在,我們也開拓了海外宣教的工作。我們為到留學新加坡的華人學生建立了方舟這個家;也為到旅居肯尼亞的商人、工人建立了肯尼亞華人永光堂這個家。未來,我們能否建立更多屬靈的家園,為到更多的海外華人提供心靈的歸宿,讓他們於此認識天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