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永光」這名字的由來

郭志榮宣教師

去年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國際五旬節聖潔會第廿八屆大會閉幕禮中有一個獻土禮的環節,世界各地的代表把自己國家或地區的泥土倒進一個透明的柱子之內,象徵神一直帥領着整個五旬節聖潔會在全球各地的發展。帶頭的當然是總會的幾位代表,而我們香港的代表則緊隨其後,在第一批獻土代表的行列之中。這安排的原因,是因為香港正是當年五旬節聖潔會的第一個宣教工場。

來自美國紐約這個國際大都會、從事教育工作的田安娜姑娘(Anna M. Deane),接受了宣教的呼召,在1909 年放下她的工作和安舒的生活,毅然來到香港這個英國殖民地,要向中國人傳福音。她資源有限卻排除萬難,找了一個友好的宣教組織合作,使用他們的場地,開辦華人英語學校暨幼稚園,以接觸當地華人和向他們傳揚福音真理。這辦學與傳道結合的事工,在田姑娘的努力下漸漸發展起來。

到了1913 年,當田姑娘和她的姪女兼助手高安道姑娘(Anna Deane Cole)看到漁民艱苦的生活──「天一亮就起來,辛勞工作直到日落,他們的生活正正是一個勞累、悲慘、髒亂、受苦、疾病、被欺凌的生活場景」──卻沒有人肯和他們分享生命之糧,於是便激起了她們對這群在社會中沒地位、被邊緣化、「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的漁民的憐憫之情。於是便決定離開在市區已建立好的學校,來到筲箕灣這個漁村,以辦學與傳道結合的模式,向漁民傳福音,並栽培他們的下一代,改變他們生命的本性與命運。

這就成為了我們所認識的筲箕灣堂,也就是國際五旬節聖潔會在香港以至全中國的第一間堂會。田姑娘在筲箕灣所開辦的學校,則命名為「永光」,即「永恆之光」之意。後來國際五旬節聖潔會在香港辦學,都以「永光」來命名,如西灣河和慈雲山的小學,分別稱為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學校和五旬節聖潔會第二永光學校。永光書院也沿用了這個名字,而我們因此也命名為永光堂。

就好像父母為自己的小孩子改名一樣,名字本身帶着父母對兒女的祝願。「永光」這個名字,也代表了田姑娘和先賢們的異象,就是要冀盼「永恆之光」將要照亮這個黑暗的世代,燃起人心中對永恆的盼望,活出一個屬神的人生。「永光」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提醒我們跟整個國際五旬節聖潔會百多年來的普世福音運動,緊密地結連在一起。我們正是這場福音運動所結的果子,也要把這福音運動承傳和傳承下去。

1973年差傳部推出一個名為「LOVE」(Lay Overseas Volunteer Evangels,直譯「平信徒海外義務佈道」)的事工,讓平信徒投身在海外宣教事工之中,協助宣教士的工作。第一位參與者是一位美國退休公務員,他就是來到香港永光書院事奉。當天有誰會想到,四十五年後的2018年,神在當年的學生之中也興起了一對退休公務員夫婦,委身奉獻成為宣教士,到泰北金三角地區向當地的華人宣教?有誰想到,神不單只藉着「永光」照耀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也要讓「永光」成為神賜福世界其他地方華人的流通管子?

「永光」這個名字也代表着神所交託給我們這福音使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幸可以投入其中,在這福音使命中有分。願神繼續使用我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