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出貓

麥日強牧師

上世紀六十年代,雖然香港政府已為社會提供了一些免費小學學額,但學額不足,不是所有適齡學童都能享受到這福利,到了1971 年才有足夠小學學額推行六年免費教育。在那個年代,小學畢業需要考升中試,成積好的是X 級,可獲五年免費中學教育,次一等的是Y 級,可獲三年免費中學教育,Y 級以下的學生如果想升讀中學,便要自費讀書了,所以競爭十分激烈。這制度直用到1976 年才改為九年免費教育。

我兒童階段正值學額不足的年代,到了大約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媽媽才終於在一間街坊福利會小學為我求得一個插班生的學位。這學校對學生的學業成積頗有要求,考試不及格要留班不在話下,如果成積太差便要退學。班主任黃建忠既有教學熱忱,又十分嚴厲,經常以有趣的方法教學,若學生「曳」,會打手板、罰抄書,有些時候更會給學生另類「罰企」──罰站在自己的椅子上上課,記得有一次我更被罰站在自己的桌上,十分羞辱。黃老師教我們兩科──算術和中文。我當時頗頑皮、懶惰,憑著小聰明,算術科成績十分優異,雖然不溫習,分數也比年年考第一的同學還高,但語文科卻表現差劣,黃老師為我們編了每週一次默書堂,我因為懶惰,所以默書經常「捧蛋」,媽媽為了誘發我讀書的動力,便承諾若我默書八十分以上,便獎勵我零用錢。雖然如此,我就是對語文科提不起興趣,所以這獎勵計劃對我作用不大。默書不及格的後果嚴重,三次不及格要見校長,若仍不改善,極可能要退學。我雖然是高危學生,但卻仍不改懶惰之性。眼看快要被逐離校,不知甚麼原因,有一次默書堂上,黃老師指著我說:「麥日強,你不用默了,開一本新的默書簿抄一次默書課文,當中若有幾個錯字,一個錯字扣5 分,抄到合格便可以了。」接著又點了幾個高危同學的名字說了同一番話。

作為班主任,黃老師竟然指示我們這樣「出貓」,實在匪夷所思,結果是我不但得免退學之險,而且一次又一次騙得默書獎金。如是者過了一段時間,我感到不能長此下去,所以開始認真讀書,並主動向黃老師提出不再「出貓」。結果我第一次獲得自己努力的默書成果──75分,也開展了努力學習的生活。三年後,我在中文科的升中試成積考得九級中的第三級,中、英、數三科的總成積考得X級,得到五年免費中學的學額,但其他幾個一同獲御准「出貓」的同學,沒有一個能升讀中學,他們的名字我至今難忘。

這「出貓」故事一直是我不知如何理解的秘密,直到前一段時間讀到〈羅馬書〉因信稱義的教導,想到伍牧師解釋「稱義」的核心意思是「成義」,心中彷彿看見主耶穌用我的故事給我說了一個比喻:小學生的我疏懶成性,早已站在自我放棄的行列,不知道為甚麼,有一天恩典來到,給了我一個被稱為合格的名份,這好比「稱義」,對於這名份,我的狀態實在不是那回事,既騙不了人,更騙不了自己,如果就此滿足於這被稱為合格的名份,不追求合格的狀態,根本無緣繼續升學,更不可能成為牧師,得享神賜與的豐盛。的確,人若只知「稱義」,不追求「成義」,就是自欺,小心會錯失神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