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會員特刊

大埔永光堂疫情下的牧養工作及改變

張偉怡宣教師

隨著疫情爆發,教會聚會暫停,各團隊便要積極轉變牧養及聚會的模式。在牧養關顧方面,團隊以「代禱鍊」互相鼓勵,DSE隊長更組織探訪隊,購買防疫用品、小吃等到各考生家附近,送贈愛心禮物、一起代禱,跟他們共渡艱難的時刻。少年團但以理家的導師跟小羊輕鬆地分享聖經內容,吸引小羊認識信仰。另外,重新分拆小組,給新人緊貼的照顧。牧者與職青團馬太家家長、長老定期與各小家庭眾家長進行網上聚會,了解各小家庭聚會情況,小家庭家長交流舉行網上團契心得,互相取長補短,彼此代求。基甸佈道隊也利用視像會議分享及代禱,互相支持。

聚會模式的轉變是各團隊最大的考驗,少年團以賽亞家的肢體很快就適應網上團契的氣氛,由於肢體長時間留在家,可藉此舉行讀經、信仰探討,推動讀經及閱讀氣氛。另外,近月開展拍攝小組計劃,透過專訪不同肢體,幫助弟兄姊妹互相了解之餘,又增加肢體的歸屬感,希望藉著影片的趣味性,吸引更多新朋友參與網上聚會。

少年團但以理家逢周六晚舉行網上團契,但由於限制多,難以互動,也欠靈活性,經過導師、助導努力嘗試,團契模式已漸改善。感恩同工們沒有放下信仰操練,仍定時透過網上查經、靈修分享、上神學課等,保持靈命成長。

大專團雅各家運用一個固定的網上平台,主日一起進行網上崇拜,還有小組分享、大團契,網上團契的形式限制不少,感恩有創意的團契總統籌協助每週團契負責人把他們的建議實踐出來。由於青少年所關注的事,已隨著疫情或社會運動而轉變,團契的內容亦需調整,但仍離不開對信仰的堅持。

DSE事工隊一向以對DSE考生於備試、升學的支援作傳福音的媒介。限聚令及文憑試口試的取消無疑對事工是一大挑戰。此外,崇拜、團契改為以網上形式進行,模式及內容隨之調整,感謝神,肢體逐漸適應聚會形式的轉變。現在除了週六團契、主日崇拜前的組聚外,於平日晚上亦會有不同的小組聚,藉此一起分享相聚。

由於大部份室內和室外的活動場地都被迫關閉,對於一直使用外展活動作佈道渠道的基甸佈道隊,影響非常大,早在年頭所定下之計劃及活動,都不能如期執行。我們把焦點放在組員的靈命及裝備上,以迎接疫情後出現的佈道機會。在疫情期間,佈道隊一同研讀使徒行傳,學習彼得和保羅及一眾門徒如何在充滿逼迫及威脅的環境中,堅守福音使命。

馬太家的小家庭改為網上聚會,新聚會模式帶來不少困難,特別是凝聚小組關係方面,無論是小家長及組員們都需要時間適應,部分小家庭藉查經及分享代禱,仍能堅持一起同行。

展望新一年,相信在社會環境到聚會模式等各方面,都會遇上前所未有的變化,求上帝賜信心及智慧給牧者及一眾肢體,能以合神心意的方式,去回應「後疫情時代」的福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