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歡迎大家參與「一窺天下事」的禱告時段。
大家知道「國際老人年」嗎?按此外,聯合國的定義,將老年人是定義為 60 歲以上的人員。「聯合國將1999年訂為國際老人年,並訂定每年 10月1日 為『國際老人節』,目的是要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世界人口高齡化的議題,希望各國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而香港每年11月都有「長者日」。「長者日」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1979年創立的,舉辦日期是每年11月第三個禮拜日,最初名字為「老人節」。直至1993年,香港政府承認「老人節」並將之改名為「長者日」,藉此表揚長者為社會貢獻,及宣揚老有所為的信息。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20-2069》,二○三九年長者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將上升至三成多。長者人數持續上升會增加對各項安老及醫療服務的需求。
面對人口高齡化的挑戰,政府會計劃繼續質量並重,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政策方針,致力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多元化服務,並也會透過推廣基層醫療及改善公營醫院服務等措施,應對人口高齡化及慢性疾病越趨普及所帶來的挑戰。
✝️ 同心禱告:
懇求上主帶領和保守有關當局面對人口高齡化所定的各項措施,好讓長者們得享更適切的醫療、照顧、支援服務,以至生活素質的提升,雖置身在人口高齢化的處境中,也得享一個康健樂頤年的環境。
有研究結果顯示,香港長壽長者的數目急劇增加,百歲長者人口由二○一一年的1,890人增加至二○二一年的11, 575人,升幅超過六倍。此外,與10年前的數據相比,近年長者各項負面情緒均有所增加,更有約三分之一長壽長者經歷社交孤立(即一個月內接觸少於兩名親屬或朋友),影響身心健康。
政府所採取多方面措施協助長者應對與孤獨生活有關的情況,就長者精神健康方面,政府藉推廣、預防和及早識別等工作提供支援。尤其在醫療服務方面,醫管局的老人精神科跨專業團隊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住院、門診、日間康復訓練及社區支援服務,以及社署經由津助長者中心在地區層面為長者提供輔導、轉介及情緒支援等服務。
✝️ ✞ 同心禱告:
懇求上主親自看顧,尤其是跨專業團隊的協作,有美好的交流和溝通,以及完善的配搭,好讓長者們獲得充足的資源來建立及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況,即學懂如何處理損害心理健康的情緒,從而得到快樂的晚年人生。
「九龍婦女聯會2022年6月15日發佈:「以老護老」照顧者面臨沉重壓力。調查顯示,「以老護老」照顧者在身體、心理、社交及經濟四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有照顧者出現的情況如:睡眠質素差;在心理方面:有抑鬱傾向,對以往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等;在社交方面:有照顧者日常會感到沒有人了解及幫助自己,覺得孤獨;在經濟方面:照顧家人的花費對家庭造成負擔,表示自己唯有節省度日。」
「據悉,本港「以老護老」、「以老護殘」及「以殘護殘」的情況越趨普遍,但照顧者長期較少獲得關注和支援。社署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日間暫託及住宿暫託服務,紓緩照顧者的壓力,讓他們在有需要時可作短暫的休息或處理其他事務。」
✝️ 同心禱告:
- 為到照顧者善用自我照顧的策略禱告,如:善待自己(休息及娛樂)、情緒疏導(找人傾訴及釋放情緒)、親友協助(找人支援/分擔實務工作)、社區支援(參與社區小組、講座或支援照顧者服務),好能減少壓力源及學習自我照顧的得力。
- 靈性健康禱告。求上主保守照顧者懂得信靠神支取每天的力量,敏銳神在生活中的介入和同在,好能在照顧的路途上感到安慰、鼓勵和得力。在作照顧者的同時,也經歷神親自對他們自身的照顧。
對長者來說,信仰能提供他們的心靈安穏平和,上主可以給他們外在和內在的安全感。當長者接受神無條件的愛,心靈就有活力,於是可以無懼面對不可預知的明天、環境變遷,更可以無條件去愛其他人,在生命中建立一個屬靈健康的內循環,從而散發充沛的生命力和屬靈的活力。
✝️ 同心禱告:
- 為到永光堂長者福音事工禱告。求上主保守牧者及同工們身心靈康健,以及繼續帶領他們的異象與智慧,並使他們成為上主使用的器皿,在長者的福音佈道和與長者同行/牧養的照顧路上,也能敏銳有主同在的加力,並體驗與主同工、同行的豐盛。
- 為到上週六(10月14)剛受洗的長者禱告,求神帶領長者投入教會生活、靈裡常有一顆渴慕認識神和與上主建立生命連結的心,好讓因著有與神生命之約的關係,得享晚年在世的屬靈福氣,直到永世的來臨。
「白髮為老人的尊榮。」(箴二十29下) 今次「一窺天下事」的禱告時段完畢,願上主的恩永伴!